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王崇伦:让艺术人生绚丽绽放

2019-09-11 17:26编辑:姜连聪 赵君鑫

记者 刘仁川

他在接触油画的30余年里,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热衷于对油画、画面表现形式的探索和研究;他不盲目附庸潮流,也不去捕捉那些短暂的艺术观念,始终用平实的眼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视觉重构和体验……他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油画学会会员、昭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巧家县白鹤滩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王崇伦。

王崇伦作品

创作不畏艰

王崇伦回忆,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食宿、备课和批改作业都在学校分配的十来个平米的宿舍完成,然而自己钟爱的画画就只能搬到室外操作,每天结束再搬进去。就这样,他就在属于他的“小天地”里持续蜗居八九年之久。直到2000年左右,才得以解决食宿和画室分离,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创作空间。

“条件虽艰苦,却无法阻挡一个爱好。”为了收集创作素材,王崇伦和同行刘敏老师共骑一辆摩托车,历经七八个小时到马树采风。途经巧家营、荞麦地才到马树,大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王崇伦说:“虽然路途艰辛,但我们很期待一路的风光,期待心灵与景色的一次次碰撞,期待画画的时候画面上出现最美好的图像,然后把心灵碰撞那种情感抒发在画布上。”

王崇伦作品

披星戴月,风月兼程。王崇伦凭着这份毅力,用油画表现堂琅巧家的人文风情与民俗风貌,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赞美与讴歌淳朴浓郁的乡土文化。30年里,他发行过《巧家山水美术作品精选·王崇伦美术作品集》,创作了《山里人之一》《扛犁耙的男人》等优秀画作。其中《山里人之一》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扛犁耙的男人》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云南省美术作品展;《归来》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美丽新丝路,翰墨定西行”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守望》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丝绸之路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畜牧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旧城新区》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逐梦•威海卫”2018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

王崇伦作品

墨染乡风情

从田野吃甘蔗的孩童,到晒太阳的老人;从乡间寂静的巷子,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从村庄随风飘逸的垂柳,到银装素裹的冰雕等等,这一个个场景都在王崇伦的油画里出现过。他的每一幅画都如一幅凝结的诗,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

实为形,揭示人性本质;意为情,表达内心情思。王崇伦一直在坚持一种回归内心的真实,在朴实平和的轻松叙述中揭开人性的本质,在对外部物像描摹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自己内心的“写实”,把自己内心的那份真实抽离出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在画布上,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

王崇伦作品

“近看大写意,远看超写实”。许多王崇伦老师同行的朋友看见他的作品时感慨地说。

走进王崇伦的画室,看到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勾勒出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

王崇伦作品

敬畏谱传承

对于王崇伦老师来说,绘画创作只是一个插曲,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提起教学,王崇伦老师这样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前提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王老师和蔼可亲,认真负责。他上我们班的科幻绘画课,他教会了我们很多绘画知识,我喜欢上王老师的绘画课,被他的热情与淳朴所感染。”白鹤滩镇中心学校三年级五班张可萌同学说。

技巧只是基础,认识才是关键。王崇伦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不要让画面“拴”着创作者,应让创作者驾驭于画面,合理的取舍,应用不同的技法、色调、肌理、表达方式使画面达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同时,绘画永远不能否认和排斥技巧的重要性,技术、技法的训练有一定的程式和师承性,而技巧的获得则需要在技术、技法的基础上,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辛勤劳动,去表达自身心灵的感悟。

王崇伦表示,今后他要一如既往地创作,扎扎实实地教学,相信艺术能感染人生,会使世界变得更有意思更有趣,人生会得以丰富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