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宋先伦:用书法书写精彩人生

2019-09-10 17:40编辑:姜连聪 赵君鑫

记者 李梅香

他擅长美术,却痴迷于白纸黑字之美;他换瓦借光,28年如一日勤练书法,把爱好化作了习惯。他就是巧家县书法家协会负责人宋先伦。

宋先伦现为巧家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他的作品荣获云南省文化厅“彩云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铜奖,昭通市国家税务局第三届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美术类纳税人组一等奖,昭通市文化体育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优秀奖,昭通市教育局“中国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毛笔类二等奖,昭通市政协“喜迎十九大”书画比赛二等奖等,并有部分书法入选入展多个纪念活动。

恩师影响  痴迷书法

宋先伦于1991年考入云南艺术院校附属中学,主修美术专业,因专业课程的需要,他第一次与书法打起了交道。

在校期间,宋先伦先后在书法老师杨修品和赵海若的熏陶下,渐渐爱上了书法写作。宋先伦说:“真正喜欢上书法,是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特别喜欢书法老师赵海若的上课方式,并深深被他课堂所吸收,从那以后,自己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宋先伦书法练习起步晚,但凭着自己对书法的爱好劲,加之他喜欢安静的性格,让他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琢磨和练习书法,经过长期坚持,他渐渐发现书法带给自己的乐趣……就这样,他在书法练习的道路上越发勤奋,一发不可收拾。

“没有我的恩师赵海若就没有我的今天。” 如今,提起自己大学二年级的书法教师赵海若,宋先伦感激不已。

换瓦借光  勤练书法

1994年,中专毕业后,宋先伦只想一心扑在书法创作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在农村的他为了给自己的书法创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宋先伦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回到家乡金塘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

据宋先伦回忆,当时,他是大洼村完小里唯一一位正式教师,所有老师都是“包班”上课,这对于主修美术专业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为了给学生上好所有课程,宋先伦每上一个科目前,都要先潜心进行学习、写好每一篇教案、备好每一堂课……虽然教学任务繁忙,宋先伦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书法练习,依然坚持着自己在校期间养成的“至少一日三练”的书法练习习惯。

“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大洼小学教书期间,学校不通电,为了坚持自己的书法书写,宋先伦就自掏“腰包”把自己宿舍一部分的青瓦换成了亮瓦,以此来增强宿舍的亮度;没有书写台,宋先伦就把学校废弃黑板利用起来充当,竭尽所能地为自己创造有力条件,把字练好。

在坚持练习很长一段时间的书法后,宋先伦逐渐发现,写字容易,但要写好书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靠自己的摸索和苦练就能够写好的。于是,他开始找来颜真卿、苏东坡、王羲之等古人字帖进行反反复复临摹,并大量阅读《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十七讲》等书籍和通过观看电视书法频道等方式,来帮助自己了解古代书法家当时的创作背景、揣摩古人当时的书写状态,甚至他们当时书写时所用的是哪种纸和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宋先伦的书法写作已从最初的刻意模仿过渡到现在书写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书写的技巧和审美更得到了质的提升。

注重风格  提升书法

走进宋先伦的书写室,各式各样的毛笔、砚台、一沓又一沓的宣纸、墨水随处可见……

铺在书写台上的垫子更是处处留下大小不一的墨水印记。

据了解,28年来,宋先伦先后练习过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但他耗时最多,最喜欢的还是行书。他说:“目前,自己最擅长的书法在于书写行书,因为行书相对楷书活泼、灵活、大众接受率也比较高,跟自己的性格也息息相关。”

如今,随着书法创作经验的积累和年龄的渐长,宋先伦开始对自己的书法题材作出了考虑,并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书写风格。

中国楷书委员会副主任卢中南曾这样评价宋先伦的书法:“书写路子很正确,可以尝试走向更广阔的书法舞台。”

“当时,听到卢老师的评价,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我把书法写好的信心和决心。”宋先伦说,“我书法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我的勤学苦练。”

如今,谈起自己书法创作的下步规划,宋先伦说:“以后自己将坚持以行书创作为主,兼各家所长,努力把自己书写痕迹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