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巧家:糖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2019-09-09 14:50编辑:姜连聪 赵君鑫

本报讯 (通讯员 张顺富 张 屯 鲁洪彬) 近年来,巧家县立足资源实际,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力度,在红糖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通过创新投入机制、科学规划适宜种植区、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面注入发展新活力,为推进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全县产甘蔗33000吨,小碗红糖年产量3300吨,年产值4500余万元;2019年种植甘蔗4500亩,年产值预计比上一年增500余万元。

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生产“新方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生产基地建设。明确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技术标准、明确生产要求、规范生产流程,负责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合作社落实操作规程,实行“六个统一”服务(统一农资采供、统一良种推广、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加工标准、统一产品销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目前,全县红糖生产企业、作坊42个,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获红糖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司2家。

以规划为抓手,建设原料“新基地”。巧家县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域内金沙江沿岸的蒙姑、金塘、白鹤滩3个乡(镇)海拔1000米以下的沙地,受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移民人口搬迁安置影响,全县有约4000亩的种植面积将减少。鉴于此,该县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在引导甘蔗种植由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向溪洛渡库区转移,在茂租、东坪等适宜种植区域,政府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主导,进行甘蔗恢复生产,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甘蔗产区合作,稳定该县红糖产业的原料基地。同时,按300亩甘蔗基地匹配1间糖坊的标准,合理规划布局红糖作坊。

以技术为支撑,树立品牌“新形象”。建立“政、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与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合作,在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建立“张跃彬工作站”,进站专家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糖业发展专家,搭建蔗糖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力争在甘蔗良种培育、双高技术集成、农机装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2019年以来,邀请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专家开展红糖生产技术培训近100人次。自2018年12月启动红糖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项目以来,成功研发了“甘蔗玫瑰花酱”和“月子红糖及姨妈糖”系列产品,产品进入市场后反响较好。

以协会为规范,注入发展“新活力”。2019年5月17日,巧家县红糖产业扶贫协会成立,从生产主体、生产机制、市场经营、品质认证、行业监管等方面着手,给予红糖产业扶贫协会最大限度的关心支持,加大红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力度。标志着红糖行业步入行业自律和管理新阶段,全县红糖产业从业者有了联系政府、企业、用户的桥梁,有了联结生产、加工、销售的纽带,有了相互交流、借鉴、合作的平台,为实现企业互动、资源互补、政策支持、共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9年09月08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