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奋进正当时 电助小康梦

2019-09-05 11:21编辑: 赵君鑫

——巧家县农网升级改造铺就群众致富路 


◆通讯员 程昌明 贾理要

电不仅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一直是大山深处老百姓脱贫致富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多年来,巧家供电局不断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让老百姓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帮助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鲁甸县6.5级地震中,巧家县包谷垴乡周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蒲恩跃清楚地记得,震后第一时间,是包谷垴供电所的员工背着电线,冒着余震频发、道路中断等危险,徒步搬运应急物资,争分夺秒抢修复电,用时间和汗水为受灾群众送来了的光明和温暖,让老百姓夜晚不再恐惧。

短短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小镇拔地而起,文化馆、学校、医院、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景观,错落有致的一幢幢小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这里的电网也重新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后,一排排乌黑发亮的电力线路为群众源源不断输送光明和希望。

养猪、酿酒、养鸡是东坪镇养殖户陈国海的致富链条,他说:“一年下来,至少也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如果没有电,每天猪食都没法供,更不要说赚钱了。”农网升级改造,村里有了充足的电,陈国海第一个申请安装了三相动力电,在他身后的加工房内,钢磨、铡草机、电蒸笼、搅拌机一应俱全,每天加工的饲料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一家人忙不过来,还请了附近的村民过来帮忙。不仅陈国海自己富起来,周边村组的老百姓仅销售玉米、蔬菜给他就增收不少。

“遇到用电问题,供电所的师傅们随喊随到,如果遇到供电所检修停电,也会提前打电话来告诉我们早作准备,他们的服务我非常满意。”陈国海指着墙上贴着的一张供电服务联系卡说。

今年,巧家供电局共争取到2019年中央预算内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共3个批次1.0418亿元的资金,项目共覆盖全县16个乡(镇),涉及10千伏线路4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6.92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466.88千米,台区214个,容量2.98万千伏安。为了让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又好又快造福群众,昭通巧家供电局已组织26支施工队伍在16个乡(镇)施工,预计10月31日前全面完工并投产。

农网已经升级改造完的村组,早就享受到了优质电带来的好处。“人们将花椒从树上摘回来,如果遇到下雨,不能及时晒干就会发霉。自从我们这里农网升级改造更换了新变压器,村里几乎每家都有花椒烘干机,不管下多久的雨都不用担心,摘回来的花椒用烘干机很快就烘干了。”包谷垴青山村村民陈玉洪对农网升级改造有切身体会。如今,全乡群众依托充足的电力保障,大力发展青花椒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可采收面积达6000亩,产值近4000万元,“青花椒”成了包谷垴乡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中村村地处巧家县白鹤滩镇北边,自脱贫攻坚以来,在巧家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村村的基础设施、民房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农网升级改造的实施,让这个村生机盎然。村里大棚蔬菜种植、养猪、养牛、养羊等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村里已形成集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一条龙”的农家服务体系。该村已连续3届承办巧家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

巧家县城夏季酷热难耐,室外最高温度达40℃,村民罗顺芳依托中村村二半山凉爽的自然气候,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村里路好走了,电好用了,家里就能致富,何必到处跑。”在村民罗顺芳的带动下,中村村民因地制宜搞起了产业,餐饮、零售、住宿等配套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有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和精准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促进了该村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农户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了。

巧家供电局充分利用每年农网升级改造机遇,不断加大农网建设与改造投入,着力解决好周边村组电网重过载、低电压问题,截至目前,中村村基本实现了户均配变容量2千伏安的标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巧家供电局依托行业优势,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劲动力。(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9年09月03日01版)